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瓦窑堡会议主要内容

篇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部分重要会议及内容

1. 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 上海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

“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

2. 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上海

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会议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倒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③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提出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将来临。

3. 1923年6月12日中共三大广州

这是党的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4.中共四大--1925年1月 上海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中共四大的主要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大会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中共四大的历史功绩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大会还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地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中共四大的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5.中共五大--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 武汉

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中共五大总体上来说是失败的。因为,中共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陈独秀虽然作了检查,但没有真正改正错误。因此,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6.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汉口

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7.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8.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 莫斯科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主要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前的政治形势正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会议还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

六大也存在着不足: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9.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 古田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古田会议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会议规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10.遵义会议--1935年1月 遵义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 陕北瓦窑堡

瓦窑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潮的来临。

25日,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后,毛泽东于27日在党的活动分子会上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议和报告指出了在新的形势下,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广大知识分子是坚决抗日的基本力量,而且充分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也有与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即使是地主买办营垒,也可能发生分化。党的基本策略是"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必须反对"左"倾关门主义,同时要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还提出了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瓦窑堡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12.洛川会议--1937年8月 陕北洛川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会议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在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抗战的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减租减息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3.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0日 延安

历时长达11个月的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胜利闭幕了。这个会议可能是我党历史上最长的会议。当然,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了一项在党的历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重要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这个决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特别是对土地

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高度评价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决议》指出了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正式宣布:"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决议》明确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不能否定一切。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这个决议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

14.中共七大--1945年4月至6月 延安

大会的主要议程是: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任弼时作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报告;通过新的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6月11日,大会闭幕,毛泽东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

中共七大中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概括。在报告中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全面的阐述。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1949年3月 西柏坡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会议主要讨论了:

(1)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

(2)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3)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特别重点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4)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5)毛泽东估计了新形势,提出了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16.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此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但更为著名的是他的另一个发言--"不要四面出击"。针对新中国刚刚建立,立足未稳的情况,毛泽东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向进攻。"在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提出了"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国营经济要占主导地位,但公私要一样看待。现在要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对于民主党派,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和其他党派也应当实行"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在知识分子方面,毛泽东说,改造知识分子不能太急,用粗暴的方法进行思想改造是错误的。另外,毛泽东还就民族关系、整风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阐述了党的一系列策略方针。

毛泽东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实现这个任务有三个条件: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二是现有工商业的合力调整;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17.中共八大--(第一次会议)1956年9月15日~27日在北京举行。

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朱德、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

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2)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3)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4)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这次会议对于考试来说可以归结为: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18.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24日北京举行。

19.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28日北京举行。

20.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注:从历年的试题来看,九大、十大、十一大拿来出题的可能性较小。)

2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北京

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

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全会重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

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认为,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大,必须永远废止。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年6月27--29日北京

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32年来的功过是非,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注意:《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即是根据《决议》及十二大通过的《党章》界定的。)

23.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11日北京

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胡耀邦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根据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

24.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北京

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一部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决议》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决定》精神的指导下,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

25.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 1986年9月28日北京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26.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北京

会议主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赵紫阳受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托作了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27.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18日北京

江泽民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28.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四中全会: 1994年9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作了重要讲话。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9.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1995年9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0.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 1996年10月7~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会议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本次会议把主要讨论方向放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

31.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18日北京

江泽民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报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

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2. 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 北京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33.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进一步修改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稿和《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34.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35.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年2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温家宝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36.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六项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37. 中共十七大 2007年10月15日-21日 北京

中共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注意:以前的提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篇二:近代史简答题、论述题(Word版)

简答题:1.简述19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

答:(1)在政治上,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判建君上制度,而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手段实现君土文宪制。(2}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却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一一一封建土地所有制。C3)在思想上;维新派提倡学习西方,但却仍要借古代圣贤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

2.简述五四运动的两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答:从5月4日到六兰大逮捕是第一阶段,运动的主休是青年学生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镇压。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人批军警,两天内逮捕千余名学生六止大逮捕后是第二阶段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土海,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下人。6月5日,上海工人2万余人开始罢工,揭开了工人罢工的序幕五四运动越出知识分子这一狄小的范围,形成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砒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杭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4.没收官僚资本主要对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一方面,削弱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力量。旧中国官僚资本同民族资本的比例是8: 2,没收官僚资本,也就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了另一方面,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归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就使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5.简述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取得的成就。

答:(1)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下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z)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等得到长足发展。初步满足了占世界1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医疗、利学技术方一面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3)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环境得到改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极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公认的国际准则。20世纪70年代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开了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6。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答:在经济上,封建十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7,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局限。

答:C1)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土义。①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靴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②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③民生土义的内为“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2)孙中山的撒二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各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的提出,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8.简述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答: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人会议。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阶主义、关门上义的错误倾向: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一与民族资产阶级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9.简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

答: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这是多种原I大I造成的(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人发“胜利财’,,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2}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一下发动的反人民的内战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10.简述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

答( I)要正确处理重下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C2)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丁业和地方下

业并举、大中小企业}(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C3)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1.《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

答《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田地分九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下减半。《天朝天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蜜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12.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

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民族土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立:义在“平均地权”墓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井提出改善下农的生活状况。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

13,简述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关系。

答:{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立即投人抗日斗争。八路军刚升赴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1937年II月太原失陷后,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3)正而战场和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逐渐形成,在战略上相互配合。

14.简述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运动的积极作用。

答(l)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因和加强。(2 )广人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碍到明显改观。(3)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15‘简述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点。

答:C1)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2 )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3)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乡{月,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且在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论述题

l。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答:一方面,‘已成交J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_一立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所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下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丁人阶级具有竖强的革命性不存在欧洲那种丁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1三义的基础。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土义理论为指导思18想的、区别一J几第二国际社会改良主义政党的新型_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2.试述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深刻启示。

答(1)中国特色社会土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实践充分证明,寸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土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十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墓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2)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少,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iao位之后。中国正处J屯井将长期处十社会二l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耍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就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一,聚精会神搞建设,·心一意谋发展。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是中自丁人阶级的先锋队,】可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坚持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观察形势,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应对挑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土义道路,满怀信心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3.统一战线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其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答: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土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和政治教育。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4.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答{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3 )军阀割据、战乱频仍、{1r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4)从根本止几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土1: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案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6)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久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_L尸l义利二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人川利。近代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5.试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书上12-13页)

答:(})资本一帝国l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囚的政治,口益成为支配‘}一‘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1t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X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4}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5)由于近代中国处一J-.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_七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外国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l}:=I,使中国处十不统一状态。(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6.试述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及其意义。

答:毛泽东撰写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士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理论著作,系统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土主义理论。(1)毛泽东首先分析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平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科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土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全部革命运动。(2)毛泽东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土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丁业、大商业归新民土主义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的十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间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4 )新民主土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的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篇三:2017考研政治党重要会议解读之八七会议和瓦窑堡会议

2017考研政治党重要会议解读之八七会

议和瓦窑堡会议

八七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挽救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考研政治的考查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黑暗中,中国共产党独立高举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旗帜。但是,在这无比艰难的情况下,怎样坚持革命,中国革命应当走什么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艰苦的探索。八七会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会议取得了重大成就:第一,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第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议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要独立地领导革命斗争,就必须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才能得到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的支持和参加,开展武装斗争和建立革命政权才有广泛的、可靠的群众基础。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实际上是提出了以军事斗争作为党的工作重心的问题;第三,会议选出了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情况下,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定出继续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在八七会议精神的知道下,中国共产党陆续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并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中国革命由此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从历史的角度讲,八七会议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考查角度来看,八七会议也是极易命制选择题的。例如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是在党的哪次会议等。因此,考生对于八七会议要有足够的重视。

在近几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题目是考查党的会议的。例如2015考研政治真题单选题第12题就考查了古田会议。所以,对于考研的考生来讲,党的会议的内容是尤为重要的。

瓦窑堡会议是中共中央1935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大规模的抗日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提出了建立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首先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在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中,毛泽东指出:"目前时局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因此,党的策略任务就在于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毛泽东认为,中国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是要抗日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是可能变化的;地主买办阶级在斗争矛头指向题本帝国主义时,英美的走狗有可能遵照其主子叱声的轻重,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暗斗以至明争的。其次,会议批判了"左"倾关门

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为两问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肃清党内长期存在的狭隘的关门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就在于不相信许多中间阶层有参加抗日的作用。第三,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议》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

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由此可见,瓦窑堡会议具有重要的考查意义。

从命题角度来看,瓦窑堡会议也是极易命制选择题的,例如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是哪次会议。但同时也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瓦窑堡会议只是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而并非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是此次会议比较容易混淆的地方。

《瓦窑堡会议主要内容》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